游客发表
现在,我作为历史的参与者,希望能为祖国的航天事业尽一份力。
此外,在量子点背光源显示产业落地方面,纳晶科技公司与国内显示产业龙头企业联手,确保了在这一次显示产业升级中不落人后。2012年,Brus受聘担任中国科学院爱因斯坦讲席教授。
我们在谈论诺奖的时候也应如此,拿奖固然值得祝贺和值得尊敬,但还有千万没获得奖项证明的科技工作者,也在前仆后继做着这样那样的贡献。首先,我想更正一下,诺贝尔化学奖颁发的不是量子点,而是量子点发现与合成,是量子点作为一类新材料的发展过程,这其实就是这个领域最难的地方。包括刚才我们谈到的一些量子点的应用,我们中国科学家做出了非常好的贡献。请跟随几位化学领域学者的分享,让我们更近距离认识量子点和几位新晋诺奖得主。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在这个尺度下,它们会有一些特殊的性质,比如不同尺度的量子点的发光波长不同,其所呈现的颜色也不同。比如石墨烯量子点这种碳基量子点,它不仅可以做到颗粒尺度非常小(2纳米及以下),其生物兼容性也非常好,它能够穿透人体器官的各种膜等屏障,到达人们指定的位置,是一种非常理想的、不必担心抗药性的靶向药物。? 个人简介 曾益新,200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08年当选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2011年当选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2005至2017年担任华南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来源:科学网 发布时间:2023/10/5 21:30:49 选择字号:小 中 大 中国科学院院士曾益新任国家卫健委党组副书记 近日,国家卫健委官网更新领导班子,官网显示:曾益新已任国家卫健委党组副书记。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曾任北京医院院长、北京协和医学院校长、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主任、中国抗癌协会副理事长、国际EB病毒及相关疾病协会理事长等。正在开展EB病毒感染免疫和疫苗研究(Proc Natl Acad Sci USA 2022),用于鼻咽癌预防或治疗。
主要从事恶性肿瘤发病机制和治疗研究, 从EB病毒感染和遗传因素两个方面对高发于我国南方地区的鼻咽癌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研究:在鼻咽癌遗传学研究方面陆续获得突破性成果,明确了鼻咽癌遗传易感性,定位并鉴定了鼻咽癌家族性遗传易感基因(Nat Genet 2002),发现了多个散发性鼻咽癌易感基因(Nat Genet 2010),并阐明易感基因和EBV交互作用致病机理(Cancer Res 2006、2018、2022)。曾荣获全国高等学校优秀骨干教师、卫生部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广东省科技突出贡献奖、广东省劳动模范、广州十大优秀留学回国人员和2010广东十大创新人物 、团中央中国青年科学家奖、中国科协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消息综合国家卫健委官网、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在鼻咽癌发病机理方面,利用EB病毒全基因组测序,首次鉴定了鼻咽癌相关EB病毒高危亚型BALF2_CCT(Nat Genet 2019),为鼻咽癌发病风险预测和疫苗研发奠定基础 (Nat Commun 2021)。作为优秀的科技和教育工作者,曾益新院士曾担任卫生部规划全国高等医药院校七年制和研究生教材《肿瘤学》主编、《癌症》杂志主编、《生物化学杂志》(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细胞周期》(Cell Cycle)等国际杂志编委,并兼任香港中文大学荣誉教授和卡罗林斯卡医学院兼职教授。2005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007年获何粱何利科技奖,2010年获颁瑞典卡罗琳斯卡医学院颁出的第一枚大银质奖章,2012年获广东省科技突出贡献奖。
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中国科学报》:中国在量子点研究方面发展态势如何? 张翼:可能让人听起来觉得有点大言不惭,但我觉得国内在这方面的整体水平已经做得非常好,特别是一些头部的高校院所,至少是不落后的。而且它可以大规模生产,取代珍贵程度堪比黄金的稀土。美国科学家则是1983年在胶体溶液中发现的量子点效应。
庞代文(美国医学与生物工程院院士、南开大学化学学院教授):就像我上课时跟同学说的这句话:肯定能得诺贝尔奖,不用怀疑。我个人既为三位科学家感到高兴,也隐约觉得其他从事纳米材料研究的科学家再次获得诺奖的机会就小了。
现在全世界仅显示一个领域的需求量就在几百吨。比如一台电视的使用寿命至少要达到10年,但纳米颗粒太小了,要把它放在光、热、水、氧等严酷、复杂的环境里稳定使用10年,依然是一个挑战。
这也是他排在第一位的原因——巴文迪报道的方法,开辟了量子点合成化学研究方向。基础研究方面,国内对于量子点研究的潜力认识仍然不够,国家层面的支持力度还不是太够。两天前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卡里科,她在漫长的等待中没有得到肯定,但她依然艰苦奋斗。可以想象一下,一公斤的纳米颗粒,可以包含2.6×1021个量子点,这是天文数字级别的。首先,我想更正一下,诺贝尔化学奖颁发的不是量子点,而是量子点发现与合成,是量子点作为一类新材料的发展过程,这其实就是这个领域最难的地方。要不要追这个风?你要自己去判断。
最近几年,量子点显示终端已经达到百亿规模的市场,所以这个时候获奖很正常。你对此怎么看? 林世贤:在诺奖历史上,出现泄露事件的情况是极少见的。
再如,许多人不知道,巴文迪曾师从于布鲁斯,而布鲁斯与中国一家量子点科创公司有着密切的联系,伊基莫夫作为苏联时代的一位科学家,已多年未曾露面……就连三位获奖者的排序,也大有讲究。钟海政(北京理工大学材料学院教授):巴文迪课题组有个重要贡献,就是冒着生命危险,利用物理真空方法的二甲基镉和双(三甲基硅基)硒作为反应源,在300℃高温下实现了单分散量子点的合成(尺寸分布小于5%),展示了纳米材料化学合成的精确控制,实现了非常窄的发射光谱。
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应该是走在国际前列。那时,我刚从美国回国创业不久,建立纳晶科技公司,那段时期我们的处境比较艰难,他非常支持我们的创业,他相信量子点具有相当不错的潜力,主动同意做我们的科学顾问,不计报酬,即便有很多困难,这么多年一直在支持我们。
我们其实没必要把颁奖时间看得太重,而是要关注获奖科学家们对科学的贡献、科学精神的传递。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谢政:中国有若干世界级量子点研究专家,不过我们的新型量子点的应用还不很多,中国原创的量子点材料和应用有待引导。彭笑刚:量子点是从材料化学角度获奖,揭示了学界的一个共识:量子点关键在于合成化学、加工化学的发展水平。
现在诺贝尔奖颁给量子点,说不定这个领域又会火一阵。包括刚才我们谈到的一些量子点的应用,我们中国科学家做出了非常好的贡献。
第三位获奖者Ekimov是一位苏联学者,这次很多人可能不会想到他会得奖,因为过去这些年他在美国实际上没有获得很好的研究职位,他的成绩在美国学界也没有得到重视,但他是量子点的最早发现者之一。林世贤:化学中的量子点跟物理中的量子概念是有所区分的。
此外,在量子点背光源显示产业落地方面,纳晶科技公司与国内显示产业龙头企业联手,确保了在这一次显示产业升级中不落人后。张翼:早期的量子点材料,多多少少都带有一定毒性,比如荧光效应很强的硫化镉、碲化镉等,但经过这些年的研究,科学家已经克服了量子点材料带毒性的问题,有非常广阔的应用空间。
而这类材料在人类合成化学历史上尚无先例,如此一来它们的加工化学和器件制成等方面都会碰到一些新的挑战。中国真正坚持做下来的也只有几个团队,我们团队从2001年做到现在已经22年,现在也证明我们的坚持没错。《中国科学报》:你如何看待三位获奖者的排名顺序? 庞代文:严格来说,苏联科学家是最早发现量子点的,1981年他在玻璃中发现了量子点,发表的时候用的是俄文。肯定能得诺贝尔奖,不用怀疑 《中国科学报》:今年诺贝尔化学奖颁给量子点,出乎你的预料吗? 彭笑刚(浙江大学化学系教授、纳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不出乎意料,量子点获得诺贝尔奖只是时间问题。
《中国科学报》:量子点研究目前主要有哪些方面的应用? 庞代文:我们现在看到的最有显示度的应用是在显示方面,它的色域很宽,可以非常真实地反映自然的颜色。我想这正体现了诺奖鼓励原创的特点。
伊基莫夫发现在晶体尺寸不同时会带来不同颜色的掺杂玻璃,推动了量子点概念诞生,同时发展了量子点的理论研究。比如在提高光热转化效率方面,量子点材料也大有用武之地。
师徒同获奖,排序有千秋 《中国科学报》:你认识三位获奖者吗?对他们有哪些了解? 林世贤:三位诺奖得主中,巴文迪教授曾是布鲁斯教授的学生。但诺奖委员会也是人,偶尔一两次难免忙中出错,这也合乎情理。
相关内容
随机阅读
热门排行
友情链接
友情链接